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望远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,观测的距离也越来越远。人类在对于科学的探索上从未止步,上到天文下到地理,在每一个领域留下科研观测的足迹。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对天体世界,乃至整个宇宙的探索进程又前进了一大步。那么,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在贵州的哪里吗?又是谁发明的?小编整理了有关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的相关信息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了解一下吧!

1、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——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

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,是中国国家“十一五”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。这一望远镜拥有四个建设目标:第一,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在贵州喀斯特洼地内铺设口径为500米的球冠形主动反射面,通过主动控制在观测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;第二,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索支撑轻型馈源平台,加之馈源舱内的二次调整装置,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,实现高精度的指向跟踪;第三,在馈源舱内配置覆盖频率70兆赫至3吉赫的多波段、多波束馈源和接收机系统;第四,针对FAST科学目标发展不同用途的终端设备,建造的天文观测站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“天眼”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,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作品,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。可别小看这口“锅”一样的仪器,它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,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,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电磁信号。未来甚至能捕捉外星生命信息。这项工程,让外国所有天文学家望尘莫及。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,如天线制造、高精度定位与测量、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、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、超宽带信息传输、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。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,如大尺度结构工程、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、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。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我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、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。

2、天眼之父——南仁东

南仁东毕业于清华大学,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,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,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,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( FAST )的科学技术工作。2006年, fast的项目国际评估大会通过了。2017年7月,fast的正式立项,2015年,天眼的索网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合龙,但南老病倒了,肺癌晚期。他知道前面有大量的工作和难题等着他,每天在工地上和死神赛跑,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不已!2016年7月25号,经过了整个团队2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,天眼落地启动。为了选址,南仁东在中国西南大山里跋涉了十二年,终于在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找到了望远镜台址,这 是个几百米的山洼“窝凼”,被四面的山体环绕,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。最终建成之后,FAST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、世界最大单口径、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,极大推进了我国天文学研究的进程。2017年9月15日晚,南仁东因病逝世,享年72岁。2018年10月15日,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,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,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“79694” 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“南仁东星”。